代笔信?

“老爷,这些都是今日收到的从各地送来给老爷的信函。”

老仆躬身说道。

徐光启扫了一眼老仆手中那厚厚的一叠信函,皱眉说道:“这么多,都是哪些人送来的?除了亲朋故友,无关紧要的信函都替我挡了吧。”

“是,老爷。”

老仆应着,将手中的书信一一翻看了一下,将其中与徐光启是亲朋故友的信函挑选了出来,其他的那些便放在了一边。

不过他在翻看那些信件时,其中有一个信件特别的厚重,老仆便多瞧了两眼,却见上面写着:恩师亲启,弟子李文博顿首拜上。

微微楞了一下,老仆顿时便想起来,这李文博便是那新科探花郎,皇上亲点的头甲的《几何原本注疏》,又细细地看了一遍。

跟自己翻译的那本《几何原本》比起来,李文博写的这本《几何原本注疏》,的确是肤浅得多,而且大多都是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写的,就像是酒馆茶肆中说书先生说的话本一样。

别说徐光启这种饱学之士了,就是普通的士子,识得几个文字的,也都能看得懂。

想想也对,既然打算用着蒙书在蒙学之中推广,用词太高深晦暗了,那些蓬头稚子可就读不懂了。

从书架上翻出早年间刊印的一本《几何原本》,拿着和《注疏》对比了一下,徐光启不禁又觉着有些吃惊。

跟自己的《几何原本》比起来,李文博这本《几何原本注疏》,除了用词通俗外,其实文章的条理脉络、名词释义都比自己的《几何原本》要清晰得多。

比如这开明宗义的,总纲上便已经将主要内容给列了出来:点、线、形。

之后的各个章节,便全围绕着这个总纲来展开的,从什么是点,什么是线,什么是形,到线有哪些,形又有哪些,都阐述得十分清楚,而且通俗易懂,用来启蒙是再好不过了。

而且,徐光启在李文博《注疏》的序章之中,还发现了这么一句话:如果上天给我一个圆规,一把矩尺,我可以将世界融入几何之中!

虽然这句话十分的直白,口气又很大,但细细想来,徐光启却觉得这句话也不完全是没有道理的。

徐光启一生都在跟几何打交道,然而越深入了解,他却发现自己所知的越少,也就越发的觉得几何的深奥。

如果多一些人一起来研究几何的话,或许本朝的学术还能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呢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