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州府衙位于苏州城的道前街,是大夏朝官府署衙最集中的地方,可以说是苏州府的政治中心。

巡盐御史衙门也坐落在道前街上,刘耕所在的知府衙门自然占据了整条街最中心的位置。

林如海看来是经常来知府衙门,见他来了看门的衙役并没有通报就直接放他们进去。

一路来到衙门的正厅,此时厅中已经有三个人坐着,都是贾蓉熟悉的,一个是书院的山长钱鹤,一个是李子健,还有知府刘耕。

&ot;如海,你来了!

&ot;看见几人走进来,刘耕笑呵呵打招呼,看到贾蓉有些意外:&ot;哦?贾公子和如海相识。

&ot;

贾蓉走出来向刘耕三人抱拳行礼,礼数周到。

&ot;呵呵,刘大人难道忘记了,内子正是荣国府贾家的女儿。

&ot;林如海笑着解释道。

刘耕听了也没继续这个话题,他知道林如海妻子很多年前就亡故了。

&ot;如海,请你和两位老大人过来就是商谈一下城外难民的处理问题,这几日着实让老夫为难啊!

先坐吧&ot;刘耕叹口气说出了原因。

林如海坐下,早有下人端了茶上来。

钱鹤摸着胡子疑惑问:&ot;以往应对灾民不是有成例么?按照经验赈灾就是了。

&ot;

历朝历代,江南一地年年汛期都或多或少有几个地方报上来水患,久而久之各地衙门都总结出了应对方案,只要按照方案赈济灾民就可以,等到水患过后灾民们就会自动散去。

李子健也点点头认同钱鹤的看法,以往他也是按这样处理的。

刘耕长叹一声,他为官多年怎么会不知道这些。

&ot;两位老大人有所不知,下官管辖的苏州府太湖,嘉兴,湖州,常州等地均被洪水侵袭,几十万百姓流离失所,现如今苏州城外就有一万余灾民,还有陆陆续续而来的,下官已经下令各地开仓赈灾,但奈何灾民过多,财政捉襟见肘!

&ot;

钱鹤有些震惊,&ot;竟已到如此地步?&ot;

几十万百姓意味着什么?恐怕国朝以来都属程?”

刘耕在苏州为官多年,如今向一个十几岁的学子行礼倒是头一次。

贾蓉点点头,帮人帮到底。

一旁的李子健插话说道:“贾蓉,适才你说的派遣军队参与灾民安置,岂不知我朝军队只为战时准备?军队的调遣权一律都在中枢,刘知府能够调动的地方军队有限。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